剁椒鱼头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编故事虚造年份擅加等级,这3点原因是 [复制链接]

1#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丨首发于百家号:小陈茶事

丨作者:村姑陈

《1》

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,取菜名的文化,更是堪妙。

菜品上,直白点明食材原料和烹饪方式,是最为令人省心的,如西红柿炒鸡蛋。

若非有一定的知名度,像蚂蚁上树之类的菜名,看了会让人不知所云。

按着菜名点菜,遇上天马行空般的菜品,若一时好奇点下这道菜,那么,点错菜的机率会很大。

前些天,和李麻花在外面吃饭,点了一道八鲜过海的汤品,归入为海鲜类,看着蛮不错的。

端上来一看,原来这八鲜,大部分是紫菜,海带等物,再零星的撒点虾米,点缀几个蛏子就完事了,和想象中的,大相径庭。

期望越高,失望越大。

买与卖,是商业社会里最为常见的行为,但若是买到,虚的,假的,仿的,总是让人心里不畅快。

这不,看到位茶友留言,买了饼六七年的老寿眉,外表看着还行,就是撬开一看,料子太差了,又买到了做假的白茶。

这好好的白茶,做旧做假的手法,真是层出不穷!

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,将白茶拿来掺虚做假,到底有哪些伎俩?

《2》

年份的虚假

虚假夸大,在白茶市场中,是十分常见的做假方式。

如,年份明明是只有一年的茶,盖个标,当成三年陈的茶来卖。

亦或是,一款刚满三年的老寿眉,包装修饰一番,充作五六年,甚至年份更高的老白茶,进行售卖。

这样年份上的作假,要如何进行分辨?

茶和人一样,不同年龄的人,青少年和中年,外貌呈现是不同的。

同样是步入老年,六十花甲和百岁期颐,差别甚远。

由于白茶特殊的制茶工艺,使其具备越存越陈越香的特点,有着无限精彩在未来等待。

一款白茶,在妥当保存的情况下,不同阶段喝,感受到的风采,是全然不同的,常喝常新。

在新茶时期,刚刚制作完成的白茶,芽叶脱去了水分,干燥极了,但依旧能看出其外在的鲜活气息,叶片颜色,更多几分亮丽色彩。

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,叶片色素在时光作用下,不断发生改变,就像一件存久了的衣服,慢慢褪去鲜艳的色彩,变得更为深沉。

与此同时,通过仔细嗅闻,还能感受到白茶不同的香气变化,由新茶时期,种种鲜爽的清香气息,毫香、花香、嫩笋香逐渐过渡到陈年老茶的药香、陈香、木质香、粽叶香等。

要想将不同年份的白茶,进行区别,最为重要的,是多听,多看,多闻,积累经验,才是最主要的!

了解不同年份的白茶,芽叶外观,香气,口感会呈现出怎么样的变化,再来进行选购。

在没有足够喝茶买茶经验时,若是盲目听信他人所言,买了六七年陈的老白茶,或是上十年陈的茶,那么,遇上假茶的概率,太大!

《3》

原料上的作假掺假

白茶的作假,除了编故事,虚造年份外,还可以在原料品级上,弄虚作假一番。

如,春寿眉当成白牡丹卖。

看到这,有茶友可能会要说了,这寿眉和白牡丹的长相,差得可不止一点,怎么能迷惑住人呢?

请试想,普通春寿眉,和特级白牡丹(牡丹王),长相上是天差地别,难以比拟,一眼就能看穿。

但换做是特级春寿眉,当成三级白牡丹来售卖呢?

这两者,茶青采摘时间接近,长相模样也十分相似,若非细心留意,一时间也不好将其分辨出来。

白牡丹和春寿眉,两者的茶青采摘标准,全然不同。

白牡丹采茶树嫰梢一芽一叶、一芽二叶,芽头粗,白毫密,叶片细狭,茶梗短且细;

春寿眉采茶树嫰梢一芽三叶、一芽四叶,芽头略瘦,白毫较少,叶片舒展,茶梗较粗。

不同白茶,外观标准画像,全然不同,须得多加分辨,正常品质下,牡丹和寿眉,风味各有所长,并无优劣之分。

但,若是花了买牡丹的价钱,却买到了寿眉,一分钱没能买到一分货,总是令人心里不畅快。

白茶原料上的作假,除了品级上的作假,还有编造产地等。

如,明明是普通的平地白茶,当成高山白茶售卖。

或是,明明是其他地区县市,甚至其余省份的白茶,冒充太姥白茶进行售卖。

再者是,将普通的台地寿眉茶,当成荒野茶,野生茶进行寿眉。

……

如何将这些原料不同的白茶,进行区分,积累经验,尤为重要。

如,高山地区出产的白茶,内质物更为丰富,叶片更为饱满宽厚,香气滋味更好。

橘生淮南为橘,橘生淮北则为枳。不同产区的白茶,茶树品种,生长环境,制作工艺,全然不同,风味自然天差地别。

就拿白毫银针来说,外省产的银针,如月光白,像一把大漠弯勾,并非正统银针一旗一枪,芽头笔挺饱满的模样,

至于荒野茶,大师茶,等概念包装下的白茶,就需要多加经验判断,抛开浮华,品质为真。

荒野白茶的确有,但采摘难度过大,东一处,西一簇,分布在荒山野岭,产量极其少。

采荒野茶,人工成本过高,采荒野银针、荒野牡丹,倒是常见。

至于荒野寿眉,它的存在是真是假,可得要加思忖,这样的茶,真的存在吗?

《4》

工艺上的做旧

正常的白茶制茶工艺,就两道,萎凋(日晒萎凋和室内萎凋)和烘干等。

看似简单的步骤,制作起来却有不少技术要求。

就拿烘干来说,不同的白茶,烘干的温度需要多少,时长需要多少,何时翻动,翻动频率多少,都是有诀窍的。

唯如此用心做茶,方能将白茶的美好风韵,一一呈现。

而将白茶拿来做旧,工艺上与正常白茶制作,反其道而行。

通过种种做旧工序,让白茶外观,呈现出接近老茶的模样。

渥堆并非白茶制茶工艺,而是常见于普洱茶中。

正常的白茶制作,茶青采下后,需要及时处理,薄薄摊在水筛上进行晾晒。

若是闷在茶筐里,时间稍一长,底部的茶,常会因呼吸不畅,被闷坏。

而渥堆制白茶,是将白茶茶青,特意的厚厚堆积在一处。

叶片透不过气来的白茶,闷在一处,叶片色素受到剧烈影响,发生着改变。

长时间的渥堆,就像一道酷刑,将原本鲜活的白茶茶青,闷成小老头模样,灰败无力。

烘干,属于白茶的正常工艺。

但在烘干时,不同芽叶的白茶,烘干温度需求不同。

若想最大程度保留白茶的内在营养,需要细心的烘干,做茶急不来。

洒水高温烘干,急火猛烈烘干下,受到高温的影响,白茶叶片颜色变得焦黄、焦黑一片。

看起来了无生机。

无论是什么样的做旧工艺,对白茶的内质物来说,都是极大的破坏。

真是真,假是假,外观上再怎么模仿老白茶,做旧茶依旧会留下不自然的外在,如叶片没有了色泽感,没有了层次感,或是香气上发闷,发出焦味,闻起来没有清爽甘香感,不一而足。

《6》

琵琶琴瑟,八大王一般面目。

魑魅魍魉,四小鬼各自肚肠。

选购白茶,面对种种做旧掺假白茶,如鬼魅般,令人迷惑。

道高一尺魔高一丈。

这时,熟悉套路,十分关键。

真是真,假是假,是真是假,须得辨清!

多听,多闻,多看,多喝,多问,多学,慢慢提高喝茶买茶段位,自然能从容应对。

如何才能买到好白茶?

一句话,扎扎实实认准品质!

欢迎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